2025年7月2-5日,上海
2-5 July,2025,Shanghai
大会日程
展板报告
7月2日下午13:00~15:00
专题49:海洋负排放大数据与数值实验 
S49-P-1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pCO2格点数据揭示近30年来南大洋碳汇强度被高估 钟国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S49-P-2 黄海大型海藻养殖固碳服务价值评估 宋静静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
S49-P-3 南海宪北海山附近碳源增强特征 张功 中山大学
S49-P-4S 海表日循环过程对南海碳汇的影响 朱玮婷 中山大学
S49-P-5S 次月尺度过程对南海二氧化碳吸收贡献显著 王小婧 中山大学
S49-P-6S 北冰洋气候变化对未来北极海-气CO2通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潘蓉蓉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S49-P-7 一种应用于三维海洋环流模式的人工上升流/下降流参数化方法 肖灿博 中山大学
S49-P-8 海冰调节南大洋的海气甲烷通量 张功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S49-P-9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非洲夏季风降水的气候依赖性影响:基于多气候背景的数值模拟及海洋负排放关联分析 时晓旭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S49-P-10S 基于南极边缘冰区走航观测的海冰对海气CO2通量影响研究 何泓锷 中山大学
S49-P-11S 热带太平洋海洋碳汇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非对称响应机制研究 孙超凡 上海交通大学
S49-P-12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三维溶解氧数据重构(1960-2021) 王彦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S49-P-13 海洋数字孪生引擎在海洋负排放中的应用探索 刘健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S49-P-14S 降雨加强了南海碳汇 赵晨尧 中山大学
S49-P-15 热带太平洋海洋热浪对海-气CO2通量时空演变的影响 张敏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S49-P-16S 考虑大气响应后对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碳通量贡献再评估 周茂霖 中山大学
S49-P-17S 台风下的海-气二氧化碳通量 陈枫壕 中山大学

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  邮编: 200092   Email: cess@tongji.edu.cn

Works in IE8+, Firefox, Chrome, Safari

Copyright © 2013-2025 第八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版权所有

© www.ces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0014176号-8 ]

[ 沪ICP备10014176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