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7日,上海
5-7 July,2023,Shanghai
往届回顾
信息详情

(CESS-7)专题62:海洋地质灾害案例、形成过程与机制

7月5日下午,二楼悦泰厅3号会议室,在孙启良、李伟和李琳琳专家的召集下,顺利开展了本届大会“海洋地质灾害案例、形成过程与机制” 专题第2单元的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伟研究员作特邀报告向我们介绍了珠江口盆地海底蠕变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研究,他提到高沉积速率的等深流沉积环境是海底蠕变发育的先决条件,而含游离气地层产生的孔隙超压能够有效降低低角度陆坡的稳定性,在重力荷载作用下促使海底蠕变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底蠕变是深部构造活动的沉积学响应,对海底蠕变的形成机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西北工业大学任智源教授顾了近150年来发生的三次典型火山海啸的致灾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2022年汤加火山海啸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最终发现其主要机制是由于火山喷发产生的大气激波对海面扰动而生成。南方科技大学钱学生助理教授重点介绍了自主开发的一款数值模拟程序,用于模拟预测实验室和现场尺度条件下海底碎屑流的运动轨迹和动力过程。此外,本报告还提出了关于海底碎屑流对管线冲击力稳定值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方法方面独到的新见解,它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海底碎屑流对管线的冲击力稳定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端新副研究员研究团队利用反射地震资料在南海西北部陆架边缘的浅部地层发现大量近似垂直的流体通道,他们认为埋藏滑坡诱发流体活动并使其向上运移,最终在海底附近形成冷水珊瑚礁(丘)。西南科技大学李俞锋博士利用高分辨率三维(3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斜交斜坡水道控制的块体搬运沉积体分布进行了相关工作的介绍。中国地调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任金锋老师开展了对琼东南海域第四纪薄层块体流的识别及侵蚀作用研究工作。

 

专题62精彩现场

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编: 200092   Email: cess@tongji.edu.cn

Works in IE8+, Firefox, Chrome, Safari

Copyright © 2013-2024 第八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版权所有

© www.ces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0014176号-8 ]

[ 沪ICP备10014176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