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到
12:00-21:00
|
08:30-10:00
|
分会场01:三楼1号会议室 |
专题64: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反馈(1)
|
专题64: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反馈(3)
|
专题20:大洋/海盆构造与岩浆过程及挥发分循环(1)
|
专题47: 大陆边缘碳循环过程、演变与记录(1)
|
分会场02:三楼2号会议室 |
专题22:南亚-东南亚构造沉积与油气(1)
|
专题51:微型生物碳泵的过程机制与气候效应(1)
|
专题28:大河流域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演进(1)
|
圆桌论坛“地球系统科学进中学”(1)
|
分会场03:三楼3号会议室 |
专题53:海洋负排放:国际标准与全球治理(1)
|
专题53:海洋负排放:国际标准与全球治理(3)
|
专题65: 基于多源观测、模拟与实验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动态分析(1)
|
专题77: 温室地球古海洋与古气候(1)
|
分会场04:三楼5号会议室 |
专题23:地球表生环境演变与能源资源富集(1)
|
专题02:深时古地貌古气候(1)
|
专题02:深时古地貌古气候(3)
|
专题73: 深海矿产与多圈层相互作用(2)
|
分会场05:三楼6号会议室 |
专题30:北极/亚北极-东亚古气候演变及其关联:记录与模拟(1)
|
专题12:南海珊瑚礁:多尺度演化过程与环境适应性(1)
|
专题12:南海珊瑚礁:多尺度演化过程与环境适应性(3)
|
专题80: 事件沉积记录:过程与触发机理(1)
|
分会场06:三楼7号会议室 |
专题42:大陆风化系统与碳中和(1)
|
专题40:多尺度自然与人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1)
|
专题40:多尺度自然与人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3)
|
专题75: 深水浅层气与水合物勘探开发(1)
|
分会场07:三楼8号会议室 |
专题76: 轨道气候变率及跨尺度效应(1)
|
专题76: 轨道气候变率及跨尺度效应(3)
|
专题06: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与演化(1)
|
专题06: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与演化(3)
|
分会场08:三楼9号会议室 |
专题14:元古宙地球-生命系统演变(1)
|
专题72: 海洋地质灾害现象、过程及机制(1)
|
专题27:地球系统中的地震波、次声及低频水声耦合观测及模拟(1)
|
专题27:地球系统中的地震波、次声及低频水声耦合观测及模拟(3)
|
分会场09:三楼上海厅 |
专题21: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与地幔柱动力学(1)
|
专题57: 地球系统演变中矿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共演化(1)
|
专题62: 全球海床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1)
|
专题62: 全球海床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3)
|
分会场10:二楼悦华厅1号 |
专题54: 东南亚超级汇聚环形俯冲系统与环境演变(1)
|
专题54: 东南亚超级汇聚环形俯冲系统与环境演变(3)
|
专题58: 脂类生物标志物与元素循环、气候演变(1)
|
专题58: 脂类生物标志物与元素循环、气候演变(3)
|
分会场11:二楼悦华厅2号 |
专题38:新生代亚洲大河源汇系统演化与环境演变(1)
|
专题38:新生代亚洲大河源汇系统演化与环境演变(3)
|
专题66: 海底流体活动的现代过程与沉积记录(1)
|
专题52: 海洋负排放的技术路径与示范应用(1)
|
分会场12:二楼悦贵厅1号 |
专题33:全球变化与亚洲大河流域侵蚀环境演变(1)
|
专题33:全球变化与亚洲大河流域侵蚀环境演变(3)
|
专题78: 晚新生代热带海道闭合及其环境效应(1)
|
专题35:极地冰盖与冰下地质:环境,过程及演化
|
分会场13:二楼悦贵厅2号 |
专题44: 巽他陆架海平面、流域和碳循环过程
|
专题34:从源到汇: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剖析及记录对比(1)
|
专题09:中生代湖泊系统演化及油气资源效应(1)
|
专题09:中生代湖泊系统演化及油气资源效应(3)
|
分会场14:二楼悦贵厅3号 |
专题49:海洋负排放大数据与数值实验
|
专题46: 陆-海水生连续体有机碳循环过程(1)
|
专题11:微体古生物与全球变化(1)
|
专题11:微体古生物与全球变化(3)
|
分会场15:二楼悦泰厅3号 |
专题37:流域沉积系统与地球水循环演变(1)
|
专题84:地学科普新途径与新形式
|
专题82: 南极古环境
|
专题43:碳酸盐泵与海洋碳循环
|
分会场16:二楼悦泰厅5号 |
专题67: 多圈层相互作用控制下的特提斯油气差异富集效应(1)
|
专题16:河口海岸生物动力地貌演变与生态功能(1)
|
专题19:洋中脊研究新前沿(1)
|
专题19:洋中脊研究新前沿(3)
|
10:00-10:30 |
茶歇 |
10:30-12:00
|
分会场01:三楼1号会议室 |
专题64: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反馈(2)
|
专题03: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海洋沉积演化
|
专题20:大洋/海盆构造与岩浆过程及挥发分循环(2)
|
专题47: 大陆边缘碳循环过程、演变与记录(2)
|
分会场02:三楼2号会议室 |
专题22:南亚-东南亚构造沉积与油气(2)
|
专题51:微型生物碳泵的过程机制与气候效应(2)
|
专题28:大河流域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演进(2)
|
圆桌论坛“地球系统科学进中学”(2)
|
分会场03:三楼3号会议室 |
专题53:海洋负排放:国际标准与全球治理(2)
|
专题70: 主动源海底地震技术应用与发展
|
专题65: 基于多源观测、模拟与实验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动态分析(2)
|
专题77: 温室地球古海洋与古气候(2)
|
分会场04:三楼5号会议室 |
专题23:地球表生环境演变与能源资源富集(2)
|
专题02:深时古地貌古气候(2)
|
专题73: 深海矿产与多圈层相互作用(1)
|
专题73: 深海矿产与多圈层相互作用(3)
|
分会场05:三楼6号会议室 |
专题30:北极/亚北极-东亚古气候演变及其关联:记录与模拟(2)
|
专题12:南海珊瑚礁:多尺度演化过程与环境适应性(2)
|
专题48: 海陆耦合系统与海洋碳循环
|
专题80: 事件沉积记录:过程与触发机理(2)
|
分会场06:三楼7号会议室 |
专题42:大陆风化系统与碳中和(2)
|
专题40:多尺度自然与人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2)
|
专题59: 河流-河口-海洋连续体中的有机质源汇过程与沉积记录
|
专题75: 深水浅层气与水合物勘探开发(2)
|
分会场07:三楼8号会议室 |
专题76: 轨道气候变率及跨尺度效应(2)
|
专题76: 轨道气候变率及跨尺度效应(4)
|
专题06: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与演化(2)
|
专题55: 西太平洋中生代残留洋壳
|
分会场08:三楼9号会议室 |
专题14:元古宙地球-生命系统演变(2)
|
专题72: 海洋地质灾害现象、过程及机制(2)
|
专题27:地球系统中的地震波、次声及低频水声耦合观测及模拟(2)
|
专题15:全球变化背景下河流三角洲灾害特征、评估及预测
|
分会场09:三楼上海厅 |
专题21: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与地幔柱动力学(2)
|
专题57: 地球系统演变中矿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共演化(2)
|
专题62: 全球海床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2)
|
专题32:东亚大型水系演化:从青藏高原到边缘海的地质记录
|
分会场10:二楼悦华厅1号 |
专题54: 东南亚超级汇聚环形俯冲系统与环境演变(2)
|
专题07:古生代海岸带演化与晚古生代大冰期
|
专题58: 脂类生物标志物与元素循环、气候演变(2)
|
专题41:碳-1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分会场11:二楼悦华厅2号 |
专题38:新生代亚洲大河源汇系统演化与环境演变(2)
|
专题39:海洋地质碳封存与碳中和
|
专题66: 海底流体活动的现代过程与沉积记录(2)
|
专题52: 海洋负排放的技术路径与示范应用(2)
|
分会场12:二楼悦贵厅1号 |
专题33:全球变化与亚洲大河流域侵蚀环境演变(2)
|
专题45: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陆地-海洋连续体碳动态
|
专题78: 晚新生代热带海道闭合及其环境效应(2)
|
专题56: 俯冲带地球动力学演化及水碳循环过程
|
分会场13:二楼悦贵厅2号 |
专题05:青藏高原隆升与古高度-干旱和生物多样性演化
|
专题34:从源到汇: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剖析及记录对比(2)
|
专题09:中生代湖泊系统演化及油气资源效应(2)
|
专题69: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与环境影响
|
分会场14:二楼悦贵厅3号 |
专题71:地震孕震、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
|
专题46: 陆-海水生连续体有机碳循环过程(2)
|
专题11:微体古生物与全球变化(2)
|
专题83: 印度洋及周边地学海洋学问题研究
|
分会场15:二楼悦泰厅3号 |
专题63: 病毒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
专题26:深海界面过程和化能生态系统
|
专题50:海洋负排放:现场观测与模拟装置
|
专题10:前新生代地球轨道力与全球变化
|
分会场16:二楼悦泰厅5号 |
专题67: 多圈层相互作用控制下的特提斯油气差异富集效应(2)
|
专题16:河口海岸生物动力地貌演变与生态功能(2)
|
专题19:洋中脊研究新前沿(2)
|
专题25:深渊地质、环境与生命演化专题
|
12:00-13:00 |
午餐 |
学术委员和召集人预备会 三楼8号会议室 19:00-20:00 |
13:00-15:00 |
展板 :富悦厅3+明珠厅 |
专题
05
、
14
、
21
、
22
、
23
、
30
、
33
、
37
、
38
、
42
、
44
、
49
、
53
、
63
、
64
、
67
、
71
、
76
|
专题
02
、
03
、
07
、
08
、
12
、
16
、
26
、
34
、
39
、
40
、
45
、
46
、
51
、
54
、
57
、
70
、
72
、
79
、
84
|
专题
06
、
09
、
11
、
19
、
20
、
27
、
28
、
48
、
50
、
58
、
59
、
62
、
65
、
66
、
73
、
78
、
82
|
专题
01
、
10
、
15
、
25
、
32
、
35
、
41
、
43
、
47
、
52
、
55
、
56
、
60
、
69
、
75
、
77
、
80
、
83
|
15:00-15:30 |
茶歇 |
破冰晚餐 18:00-20:00 |
15:30-17:30
|
主会场:三楼东方厅 |
大会特邀报告
|
大会特邀报告
|
青年学者论坛
|
特邀专题(15:30-16:30)
优秀学生展板颁奖(16:30-16:40)
闭幕式(16:40-16:50)
|
19:30-21:00
|
东方厅1号 |
联合国“海洋十年”成果发布会
|
|
|
|